李义锋 陈春敏
近日,某报刊登文章《听副县长感叹“想廉洁很难”》。文章说有一位副县长用自己的工资给妻子买了一条镀金项链。妻子很高兴,故意把金灿灿的镀金项链戴得很明显。于是,别人纷纷猜疑这是其丈夫贪腐得来。话传到副县长的耳朵里,该官员感叹:“我确实是用自己工资给老婆买的项链,为什么别人会不相信呢?为什么想廉洁会这样难?”
的确,“人之多言,亦可畏也”。有媒体撰文指出,进入新媒体时代,言论闸口日渐拓宽,信息来源变多变杂,各种真真假假的传言、猜想裹挟在信息洪流中泥沙俱下,令舆论场的复杂性骤然增加,也给舆论引导增添难度。
年少轻狂者打伤他人,父母到医院探视致歉,“八成是仗势欺人给对方施加压力”;公职人员非正常死亡,总能引起围观,“看,又一个贪官自寻短见”。这种并无根据的揣测推而广之,甚至变成一些人对某些特定群体的预判。在信息公开不断推进但又不足以完全赢得公众信任的转型期,人们的一些猜测、想象由于不时得到“印证”,逐渐固化为条件反射式的成见。
“想廉洁很难”现象从侧面折射出廉政文化的缺位和舆论引导的缺失,给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带来一定影响。廉洁难与不难,关键要看党员干部的内在素质和党性修养。但如果把舆论作为借口,为贪腐行为开脱和狡辩,则显得苍白无力。事实胜于雄辩,现实生活中的廉政典型数不胜数,杨善洲、宋鱼水、任长霞……他们用行动表明:想廉洁不难,做到廉洁不难。
廉洁不难,根本在于党员干部要正心。享乐主义和内心贪欲是断送清廉的罪魁祸首,只有从思想上与腐败隔绝,才能在行动上步入正轨。党员干部想廉洁,就必须以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精神为指引,常思饮水之源、革命之艰辛,时刻坚守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,将清廉警示格言常挂心中,把为民服务理念镌刻脑中,绷紧廉洁从政这根神经,警惕不良风气侵蚀,从内心深处摒弃贪欲,切实做到思想上拒腐防变。
廉洁不难,重点在于党员干部要正行。党员干部要增加慎权意识,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,时刻为人民掌好权、用好权;要增加自我管理、自我约束意识,时刻保持清醒头脑、坚定立场,经得住金钱、美色的诱惑,坚决做到腐败习气不沾,陋习陋规不碰,狐朋狗友不交,酒光月影不涉,净化“社交圈”、“生活圈”,让腐败无孔可入。
廉洁不难,关键在于党员干部要接受监督。党员干部要增强接受监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,要严格遵守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、财产公布等制度;要开好民主生活会,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;要深入基层、广拓渠道、广开言路,听取群众的批评和建议;要善于运用媒体“曝光”,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反映,让自己置于阳光下。经过全方位的监督,方可检点言行、查找不足、及时改进,最终磨砺品性,消减私心,抵达无私的境界。